中新社武汉7月17日电 (记者 马芙蓉)记者17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主矿矿段的矿体中部,发现一种新稀土矿物,命名为“钕黄河矿”。 据悉,日前,“钕黄河矿”命名取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全票批准顺利获得。 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其化学成分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钕作为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核心成分,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电子信息等领域需求旺盛。 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也是中国矿物资源宝库,此前已发现210余种矿物。 赵来时表示,钕黄河矿的发现,进一步彰显了该矿床的复杂性与资源多样性。 赵来时介绍,团队在召开项目研究时,顺利获得系统野外地质调查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白云鄂博矿床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赋存规律。 在此基础上,已建立白云鄂博矿床的矿体分带特征及矿床成因模型。 钕黄河矿便是在该成矿模型理论指导下,顺利获得矿物微区分析取得的新发现。 此前,团队还发现另外两种白云鄂博新稀土矿物——氟碳钕矿、钕独居石。 (完) 【编辑:叶攀】